报告文学(ルポタージュ)

300冊読破レース90冊目 《暗访十年 第五季 大结局》 読了&まとめ

   《暗访十年》系列的最后一部讲述了黑社会的成长历史。一开始我就产生了疑问,这是“暗访”吗?第五部和前四部作品不一样,作者讲述了以一个叫洪哥为首的黑社会从诞生至发展的全过程。虽然不是暗访内容,但读起来挺有意思!我第一次遇到有关江湖各派之间的斗争作品。的确让人感到兴奋!里面经常出现以洪哥为首的一派与其它一派之间的打架场面,每次让我捏了一把汗。但每回洪哥都会打败其它帮派。每一个打架场面,只要有洪哥在,就让我有了安全感。因为洪哥是出身于神秘的特战队。洪哥走进特战队之前已经特棒的打手,参加特战队之后他更加眼里无敌了。这样描述洪哥并不代表他动不动就大显身手的这么一个人。相反洪哥在动身方面非常低调,很有原则的人。正是由于洪哥的人格,他周围接连出现了伙伴,后来由8个成员组成了洪哥一帮。

   《暗访十年第五季》的看头不仅仅是各帮派之间的斗争情景。作者成功讲述了30年来整个黑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我觉得这就是这部作品的最大看头。最初黑社会老大关注的是面子,讲究的是江湖义气。而后来他们不再动不动就动手打架了,将眼光放在事业的发展上。不少黑老大开始创业。至今为止,洪哥手下的公司多达几十家,成了这个社会所为的人上人。作者说他在书里面讲的是他家乡的黑社会30年来的发展历史。

   另外,我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位作者的文笔很值得参考。他的文章写得通俗易懂,但不并是特别高尚。这可能与他做了多年的记者经历有一定的关系。我认为他的每个作品都很适合作为汉语教科书来使用。在此不讨论其内容合不合适。

 
------------------------------------------------
《暗访十年第五季 大结局》

李幺傻
240
千字
251

读书期间:2014/1/27 - 3/10
写作时间:45分钟


面白度:★★★★★
難易度:★★★☆☆
病み付き度:★★★★★
-------------------------------------------------
 
 

300冊読破レース88冊目 《暗访十年 第四季》読了&まとめ


 《暗访十年 第四季》的暗访对象从以往的社会边缘群体转向为社会焦点行业。这位记者开始在省城的新开发的楼盘作一名售楼先生。他渐渐了解房地产的潜规则,如为什么花钱也买不到好楼盘,为什么老拿不到房产证。他为提醒读者,逐一说明那些表面上善良而热情的售楼小姐,售楼先生的种种恶劣手段,以避免造成巨大损失。

 通过此书,我想起以前在中国居住时路过的百货大楼一层举办的售楼活动上所询问过的以及实际去看楼盘时所看到的售楼处的一些情况。还想起中国的电视剧上经常出现主人公在楼盘从事售楼业务的情景。再者,我在中国租房住了一段时间,因此凡是与房地产相关的对我来说并不是遥远的事情。这些经历对我想象这位记者所描写的情况有了一定的帮助。同时,书里的记载让我大吃一惊,没想到卖房子存在这么多骗人学问。房地产行业的这“学问”动用了法律知识,心里学,销售技巧。如果稍不谨慎,就会给他们可乘之机。这位有良心的记者,十分具体的举例子,以老百姓能够对骗子们攻击加强防备。最基本的防备对策是先问清楚这楼盘是否有预售证。没有预售证就意味着这楼盘很可能盖在非住宅地,这样的话,即使建成后也永远拿不到房产证。另外,千万不要相信售楼处墙上的售楼进度表。据这位记者的解说,售楼处所说的已卖出去实际上没有卖出去。这是让顾客相信房源供不应求而采取的骗局之一。在此之上,顾客通常被先带到户型位置不佳的房子。

 此书似乎是房地产爆发之前写成的,现在不一定如这位记者所讲的那样,但还是谨慎小心为好。

------------------------------------------------
《暗访十年第四季》
李幺傻 著
240千字
245页
读书期间:2013/11/19 - 12/10
写作时间:70分钟

面白度:★★★★☆
難易度:★★★☆☆
病み付き度:★★★★☆
-------------------------------------------------




300冊読破レース87冊目 《暗访十年 第三季》読了&まとめ

我看完这本书是去年十一月,现在要写总结我发现自己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为了写总结,我再翻看书找回来一点点记忆。

这次这位记者对盗墓团伙进行暗访是因为他听他弟弟说狗剩叔现在盗墓。狗剩叔是他的老乡,已经好多年没见面。这下,他对盗墓团伙产生了兴趣就去找狗剩叔。据狗剩叔的叙述,盗墓需要一定的学问;比如团伙人数不得超过五人,人多了会容易引起警方的注意。盗墓时间不得超过三天,时间长了会吸引周围居民们的注意。比这些更有学术性的是高手按挖上来的土就可以判断下面有没有墓子。盗墓团伙一般先用一种铲子叫“洛阳铲”打长大十几米的洞。如果挖上来的土包括木炭,卵石,流沙,那下面百分之百就有墓子。卵石和流沙是一种机关,用来防盗。挖墓的人一挖到墓室,这些卵石和流沙就会流下来,将挖墓的人埋进去。所以,有经验的人一挖到卵石和流沙就不会继续挖。那木炭是为了什么?木炭是为了防止墓室潮湿。这些遇到机关被埋进去的人,时间长了就会腐烂。所以,木炭是为了将墓室保存很长时间而放的。按照狗剩叔的描述,盗墓团伙组织是由几个级别组成的,一般分为在墓子外的人和在里面挖墓的人。

这位无所畏惧的记者这次又差点儿将命搭进去了,让读者提心吊胆。他请狗剩叔进入他的盗墓团伙,进行暗访。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真正身份被暴露了。团伙的头目让这位记者和狗剩叔到墓子内去探索。这其实是他设下的圈套。他们俩下去后其他人就走了。但是,就像电影里的故事那样,这位记者这次又成功脱离危险。从他记述事情发生的经过,我又不敢相信他的幸运,也不敢怀疑他写的不是属实。在阅读他和狗剩叔从墓室逃脱的过程时,我又劝自己这些故事写在书的上一半,这意味着这位记者能活着回来了,同时我又不知道在逃脱险境似乎比登天还难的情况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奇迹。所以这部分是这本书最令人捏一把汗,也是最精彩的部分。
 
------------------------------------------------
《暗访十年第三季》
李幺傻 著
260千字
275页
读书期间:2013/11/5 - 11/19
写作时间:55分钟

面白度:★★★★☆
難易度:★★★☆☆
病み付き度:★★★★☆
-------------------------------------------------
 
 

300冊読破レース86冊目 《暗访十年第二季》読了&まとめ

这是记者侵入不为人知的群体而写的第二部“暗访十年”。这次他又冒险去暗访那些假烟窝点,传销群体,黑中介,以及黑医窝点。经过暗访十年第一季的阅读,原以为我对中国黑社会有了稍稍的了解,但读了这本书,我再次对中国存在的那些让人不寒而栗的群体感到十分的恐惧。

走投无路的记者决定在一家全国知名的报业集团从事发行员的工作。他的最终目标当然是成为这家报社的首席记者。但这家报业集团招聘的记者都是海外博士等超级知识分子,只在小地方的报社当过记者的他,这经历反而会成为他记者生涯的污点。因此,他决定先做发行员等待时机的到来。

当了发行员的他,先在假烟窝点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暗访。白天发行报纸,到了晚上他去假烟窝点工作。对假烟窝点的暗访是他在生活的城市里无意中发现突然间就增加了闽南人而开始的。他观察到这些闽南人街上到处都是,讲着听不懂的方言。有一次他买到假烟就知道这座城市存在假烟窝点,并最终把那些神秘而怪异的闽南人与假烟窝点联想到一块,因为这些闽南人个个都是大款,让他感到其中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这个假烟窝点的经历以及后来他暗访的黑医窝点的描述让我感到十分害怕。假烟窝点与黑医窝点都是由很多人的组成的一个犯罪团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如商店门口随便打扑克的人,实际上留意巷口动静的眼线,一有了动静,他们马上就通知下一轮眼线让他们多加警告。警察一来,他们同样立刻告知其他“眼线”赶快撤下。因此,这些团伙很难打击。

黑医窝点就是医托群体。他们要挡住前往公立医院的患者。这些医托会出现在车站,公共汽车站,公立医院等候室,医院附近的饭店等等。让前往公立医院的患者先无意中听到某个医院的好评,然后用各种方式自然而然的出现在患者面前,以不同角色的话语使患者的注意力转向为医托的目的地,假医院。刚走出火车站的外地人,从不同的嘴上一连听到某个医院的好评,不知情当地情况的那些外地人很容易上当受骗,最终栽在那家假医院的大夫,十分恐惧。

很难相信还会有人冒搭进自己性命的危险去暗访这些见不底的群体。

经过假烟窝点的暗访,他报名参加了这家集团记者的招聘考试。在此之前,他直接去找总编了。他要直接跟总编谈判,但总编让他参加招聘考试。结果,在2000名的报名者中,他获得了只有10位名额的录取。但这也不保证他能够进入这家集团,他们还有三个月的试用期来证明自己的本事。我还真第一次知道中国报社有这样严格的考核规定。当然,这位记者幸存下来。

以前我对这部书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现在我不敢不相信这些他写的都是真实的。我替他高兴他能够踏上记者生涯。尽管他进入的群体是普通的记者决不会接触的。

------------------------------------------------
《暗访十年第二季》
李幺傻 著
280千字
259页
读书期间:2013/10/14 - 11/4
写作时间:1小时

面白度:★★★★☆
難易度:★★★☆☆
病み付き度:★★★★☆
-------------------------------------------------




300冊読破レース85冊目 《看见》読了&まとめ

柴静的《看见》,我读到一半才发现这是一个很难得的好作品。我可以肯定地说,这确实是个不错的作品。要不是朋友给我介绍《看见》,我不会想到读这本书。我非常感谢我那位朋友,也十分感谢在忙碌的出差中给我买回来这本书的朋友。

通过《看见》,我发现我对待事物的看法有点狭窄,往往只愿意看或听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柴静对事物的态度以及她采访过程的各种心态使我发现上述提到的自己缺点。柴静招人喜欢的是,她在每回采访中,获得不少心得,有时她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思维,这个检讨总不带任何自私的因素,而柴静有时低估自己,有时失去信心,有时反抗别人的指点,但始终她是不断地审问自己自己该怎么办,这样的姿态让我对她产生了好感。如果她的每一次采访进行的顺利,她心里也没有任何的忧虑,我就会将《看见》视为中央电视台红人记者的一种宣传品。其实,以前在书店我看见这本书时就这样想过。这就是我一直没买的理由。

要我说,《看见》的前一半远远不如后一半。读到一半,我对《看见》就爱不释手。印象深刻的故事之一是高跟女人的虐猫事件。一个女人穿着高跟鞋照着它的眼睛踩下去,这视频在网上公开后,震惊了全中国,热炒了一阵子。对那个女人行为,很多人发出谴责的声音,而柴静以不责难,只求了解认识的态度去面对。她要问清楚那女人为什么要那样做。要知道真正的理由,作为记者,柴静得通往他人的人心,得到他人的信任。在这个过程,柴静必须放下普通人可以享有的情感,不愿意问也得问,这让她不轻松,但她不能不问。我认为揭开他人不愿意回忆的事实需要很大的勇气,这对被采访者与采访者来说都是件艰苦的事。

面对极端的事件,我们往往会倾向于寻找简单的理由谴责,责怪犯罪当事人,而不太把眼光投向事件背后的真相。通过虐猫事件的报告,我意识到呈现犯罪当事人的本来面目是他(她)应得到的公正。柴静的只求了解,认识的姿态,使我不知不觉中检讨自己平实的思维和行为。

这本书对我来说有点难,很多地方我只能了解大概的意思而已。但尽管如此,见到好作品的喜悦远远大于语言能力有限给我带来的挫折感。我希望很多人能够认识这部好作品。我特别欣赏的章节是第十一,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章。不知大家如何?

我再次感谢两位朋友给我提供见到这么好作品的机会!

-------------------------------------------
《看见》
柴静 著
405页
230千字
读书期间:2013/9/9 - 9/23
写作时间:1小时

面白度:★★★★☆
難易度:★★★★☆
病みつき度:★★★☆☆
--------------------------------------------







300冊読破レース59冊目「小岗村的故事」読了&まとめ

合上这部书,我不禁想到自己回到初衷的感觉;回到决定去中国的那天,回到应聘报社的那天,回到第一次见到松井耶依女士来到高中给我们讲演的那天。一切都有了共同点,真实报道。真实的事实记录对我来说多么重要而珍贵,前几年我几乎都没在意,甚至勉强不去想这件事。

这次看这部书,我再次确认自己应该走哪条路。虽然我表面上很冷静,但我内心感到有了一股久违了的激情正在猛力地冲撞着自己,当年自己下决心的那劲头,又回到了自己身上。

这部书不仅让我再次深刻的认识到真实报道的重要性,还让我重新认识到有些不真实的报道却被人们当作真正的事实。

中国的农村改革是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的。
1978年的冬天,小岗村的18名农民举行秘密会议,齐心决定不怕杀头坐牢也要进行包干到户。现场的农名们在一张决议书上摁红手印,后来这张决议书被称作“生死契约”。

生死契约的带头人叫严宏昌。
这部书以严宏昌所经历的故事为重点,讲述小岗村从1978年那天起到现在的坎坎坷坷曲曲折折的艰难之路。其中许多故事,至今为止还没有被媒体正视过。

这些故事是作家陈桂棣和春桃对小岗村进行为期半年的采访而了解到的。

小岗村实施包干到户,是当年的中国不允许的。小岗村秘密地包干到户都是没粮无法吃饱逼出来的结果。当年不知饿死了多少人,大多数小岗村农民到外面讨饭去,严宏昌不能眼看着大家饿下去,他想只要对小岗人有好处,他杀头坐牢也认。

包干到户是把田分到各户后,经营,管理等种种环节的一切自主权都给了各户,以增加农民的积极性。每个农户把该给国家的给国家,该给集体的给集体,剩下的归自己,就是各户承包种田种粮。实施包干到户的小岗村果然富裕起来了。

温饱之后的小岗人后来怎样了呢?
出乎我的意料,经过艰难而漫长的道路才得到地委对包干到户认可的小岗人,居然与严宏昌之间思维上的距离渐渐地拉开了。

严宏昌是个有远见卓识的人。他不甘心小岗村有了足够的粮食填饱肚子就停止往前走。他到处奔波弄来了几个办工厂的好项目,却每次没能得到村民们的同意。这件事使他感到极为沮丧。当年大家团结一心地包干到户是因为大家已经走投无路,没有别的选择。现在不同了。大家都有吃有穿,温饱问题解决了,何必冒风险去办工厂?严宏昌挖心思去做大家的工作,却还是没能得到大多数人的同意。他后来想方设法不少次地试图把小岗村的经济提高,却每次遇到不少麻烦。这段经历的描述,看得我心里很不好受.....。

这次看这部书,我再次想到记录曾经发生的故事是多么重要。就像我们学历史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一样,事实的记录会给我们提供很多思考的材料与提示。尤其是事关当年社会与政治的事实,如果没有人去调查记录,当事人不在世之后,时间会慢慢地冲掉一切,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地无影无踪。因此,事实的记录在我的眼里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我刚才谈到记录事实的重要性。报道重要是重要,但也有一定的难度。其难度在于采访调查的全面性。说是全面性,有三层意思。一个是角度,一个是心态,另一个是细节。就角度而言,这不说明大家也都知道,就是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待事物,不要抱着成见去对待事物。就说心态,我认为这是做人的原则,对靠稿费谋生的人来说是首要而不可忽略的原则。你为什么要调查这件事?是否想要给社会带来良好的影响,想要拯救自己面前的那位受访者,还是为了生活?为了生活可以理解,前提是你对你采取的方式,你写到的内容是否问心无愧。最后谈到的细节,我认为难度特别大。

比如就小岗村的故事来说吧,这件事的开头就在1978年。事隔30年不说,还涉及到18名农户与当年的领导干部们,覆盖面太大了。18名农民谈到的细节是否一致?他们谈到的内容与当年每个报社所报道的内容是否一致?领导干部视察小岗村去过谁的家?报上说的领导干部访问小岗人家的顺序是否与当事人的讲述一致?当年的小岗队长是谁?30年了,有些小小的细节会容易被人忽略。30年里所发生的事情会被容易概括为简简单单的令人感动的故事,我认为这就是假报道产生的症结所在之一。

你采访的对象说了这件事,那么另一个人的讲述也是一样的吗?你是否核对过受访者们的讲述? 时间,人物的复杂性增添了调查的难度,即使注意到前面谈到的角度与心态,我认为采访者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也会不知不觉地做出错误的判断,这会报道出错误的事实。

还有一点。能否进行细细地调查取决于采访的技巧。我认为怎样问出正确无误的答复是最有难度的。你可以问,但不一定能问出你所要的属实而详细的回答来。你需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与研究,还需要耐心而不断地提问,不仅仅提问,还要建立与受访者之间良好的信赖关系。这些工作不是说做就做的。我认为这部书都做到前面我谈到的报道应该具备的起码条件。

我不是记者,也不是靠稿费生活的人。但我有自己的记者原则。满足这三个条件的报道,在我眼里才是真正的报道。

这部书不仅让我知道之前不知道的中国改革第一村,小岗村的故事,还给我提供了无数的采访提示,我发现不知不觉中自己已找出以前找也找不到的一些答案。每次遇见这样的纪实文学,我不禁感慨万千。原来无法知道的过去发生的遥远的故事,有了记载就可以接触到它,书的意义不在这里,那究竟在哪里呢?


--------------------------------------
《小岗村的故事》
陈桂棣 春桃 著
200千字
321页
读书期间:2012/8/1 - 8/11
写作时间:3个半小时
--------------------------------------



4f2a7810.jpg

300冊読破レース54冊目「暗访十年」読了&まとめ

这就是我一直渴望看到的中国报告文学。

《暗访十年》是一位记者暗访黑社会群落发表的真实报告。
他暗访过乞丐群落,妓女群落,血奴群落,酒托群落,代孕群落.....
他冒着自己性命进入到各个群落,暗访越来越长,陷阱也随之越来越深,几次差点把性命搭进去,每次好不容易死里逃生。

这部书是我在中国旅行时为了打发车上时间而买的,越看越陷入到中国老百姓背后不为人知的令人毛骨悚然的事实。我不敢相信世上会有这样的无情,冷酷到极点的鬼。他们是不是表面上带着人类的面具,实际上生来就是个冷血动物,从来没有任何感情任何道德任何同情心?

这位无法公开真名的记者出生在贫穷的北方农村。在他印象里,小时候没有吃过饱,总是饿着。他家有5口人,父亲,母亲,弟弟,妹妹。他是中文系毕业生,还出版过两本书。看上去,他已经在社会上有所成功了。如果不是他28岁时一下决心把公务员的工作辞职而来到省城,他也许没有走到这条路的。他出来时只有200块钱。工作几年的积蓄都用到治疗父亲的病上去了。他也不知道出来了能否找到工作。但他已经厌透了公务员的单调生活,如果这样呆下去他能预见到自己80岁时的生活情景了。

他的记者之路远远没有顺利。
其实,当初他不是想好要做记者而成为记者,而是实在找不到工作,有人建议他到报社去应聘,他听他话就应聘去的。出乎他的意料,他第一名考上了报社的记者。

简单的概括他的经历,听上去顺顺利利的,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他吃过所有的苦,没饭吃只能当从水龙头出来的水当饭喝填饱肚子,舍不得花公交车费,为了到报社就跟着公交车跑了一小时。他在当记者之前的找工作情景,足够让我感到非常心酸。

他并没有打算成为一名暗访记者。是他的主任选择他做暗访记者的。
这是他的苦命背景导致的。
他喝西北风的日子就让他变得又瘦又黑,主任想不认识他的人肯定把他当作一名乞丐。
他就开始暗访到乞丐群落去了。从此他成了连大多数同事也不知道内情的神秘暗访记者。他采访的内容,只有主任和其他几个人知道。


这部书是顺着他的回忆写成的。有些报告已在他的报社发表过,而有些报告当年没能发表。
他书上写着自从他成了一名暗访记者以来,没有踏踏实实地睡过觉,晚上也没能上街随便遛达遛达。他总得提高警惕,因为他在明处,报复的人在暗处,稍有不慎,就会有杀身之祸。

这是系列作品,一共有五部,写得很通俗易懂。

我保证看得让人惊心动魄,无法停止。


------------------------------------------
《暗访十年》
李幺傻 著
241页
260千字
读书期间:2012/6/20 - 2012/6/26
写作时间:1小时20分
-------------------------------------------


プロフィール

Ayumi

最新コメント
メッセージ

名前
メール
本文